鈑金加工折彎作業時的一些重要作業事項!
鈑金加工折彎工藝就是將2D的平板件,折成3D的零件。其加工需要有折床及相應折彎模完成,它也有一定折彎順序,其原則是對下一刀不產生干涉的先折,會產生干涉的后折。
1按照標準件折曲要求,內R都在0.2—0.5之間,“V”槽幅寬約在板料厚度的4~6倍;〔V=4t--6t〕
2 注意:90°折彎時,“V”槽的寬度較小不得底于4t,否則可能損壞?;驅е鹿ぜ髲U;
3 若折邊尺寸太小使用4t以下的“V”槽時,可先折一合適鈍角后,再用大的“V”槽折夠90°;
用長度少不低于300MM上下模取出機床中心,注意壓力要適當,避免壓壞模;
4 換上本次加工所需的合適模,上下裝夾要到位,鎖緊緊固螺釘/夾板;
5模盡量裝夾在機床中心位置,以保證機床可持續穩定的工作。
6 折彎順次編排是否合理,直接關系到工件的質量及作業效率,一般情況下應
按“先里后外,先小后大,先復雜后簡單”順次編排;主要還是要視其實
際形狀而定,在操作中結合實際而行;
7折彎尺寸精度的高低,一是取決于計算定位尺寸的精度與否,二是后定位規調整的合不合理,一般來講,折“U”類型的工件后定位規的上面高出下模約板厚的1.5倍左右,而折“Z”類型的工件,后定位規底面應低于下模約板厚的0.5倍左右,
8較長工件折彎時,要用多幾個定位規,且中間與兩邊要保持同一水平,以保證尺寸一致性及避免工件變形;
9小而短的折邊為防止定位擺動,應以較長的一邊反向靠位;
10 工作中要隨時檢查后定位規是否有松動現象。
11試折,先用廢料試折,調整角度、尺寸;
12折彎不同寬度的工件,機床壓力應作相應的調整,同一寬度的工件折彎的角度不一致,其原因大致如下:
◇ 板料厚度、材質不一致;
◇ 折彎時手與機床配合不一致,特別是薄板為明顯;
◇ 上模到位后停留時間不一致,腳踏板每次都未踩到底;
◇ 板材上貼有保護膜時,折彎放置的面不一致或者局部未貼膜;
◇ 工件放在下“V”槽上的位置每次都不一致;
13當同一個折彎邊的角度不一致時,其產生的原因如下:
◇ 工件未放在機床的中心位置;
◇ 模磨損不一或有變形現象;
◇ 中間調整塊高度調整不一,板料厚度不一,特別是較厚的材料。
14折彎尺寸不穩定其大致原因如下:
◇ 開料以后邊緣連接點、毛刺未去除干凈;
◇ 上料時工件與下“V”槽模面不平行;
◇ 后定位規松動,定位規原點未調整好〈數折〉;
◇ 板料厚度、材質不一致。
15 折彎時操作者應定時自檢,若發現尺寸不穩定,應仔細查情原因后再糾正;
16 折彎尺寸不穩定其大致原因如下:
◇ 開料以后邊緣連接點、毛刺未去除干凈;
◇ 上料時工件與下“V”槽模面不平行;
◇ 后定位規松動,定位規原點未調整好〈數折〉;
◇ 板料厚度、材質不一致。
17折彎時操作者應定時自檢,若發現尺寸不穩定,應仔細查情原因后再糾正;
18 完工后期整理工作及質量確認:
19加工完畢后,操作者應將模拆下擦拭干凈抹上防銹油歸位,模拆卸順次及方法:
◇踩下腳踏板使上模與下“V”槽吻合,松開上模緊固螺釘/夾板,從機床側面由下模的“V”形槽內輕輕拖出上模,
注意:嚴禁用手從正面托住上模拆卸上模;
20折彎過程中要做到眼明手快,人機配合一致,精力集中,與操作無關人員不得站在機床附近;
21上料時,手要用正確的方法把持工件:
22 拇指在料的上方,其余四指在料的下方
23 對于加工較小的工件,要用鉗子代替手夾住工件
24 較長工件折彎時,頭、胸等部位不要伸入工件上面,以免工件彈起傷及身體;
25 對于折彎2.5MM以上較厚板料和較寬、較長的工件時,彎曲時速度不能
太快,要讓上下模緩慢吻合,以免造成模損壞及影響人身安全;
26 對于折彎較薄、較小的工件,速度也要緩慢,以免人機配合不一致導致工件變形;
27圓弧加工依據R選用模,下??蛇x用比圓弧模稍大的“V”槽,若用直刀、尖刀等“趕壓”成型時,注意折彎段之間距離不可拉的太長,避免工件表面出現明顯刀痕;
28壓死邊時,較小角度不得低于40°;
同類文章排行
- 鈑金加工折彎作業時的一些重要作業事項!
- 精密五金沖壓件沖壓工藝特點是什么?
- 鈑金設計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?
- 工業電氣控制柜設計一般原則
- 鈑金加工廠家71個鈑金加工工藝術語
- 鈑金加工中不銹鋼拋光注意事項
- 九折型材控制柜的基本功能有哪些?
- 鈑金加工中不銹鋼拉絲處理的注意事項
- 鈑金加工常用材料及性能介紹說明
- 鈑金加工中各工藝要點
最新資訊文章
- 民主選舉促發展 信托責任譜新篇——工會暨議事機構換屆選舉圓滿完成
- 生逢盛世 重任在肩 奮進新征程
- 月是天上圓,情是金炬濃
- 光影鑄魂,強企有我——觀影《1921》主題黨日活動
- 祝賀湖南鈑金協會會員大會圓滿成功!
- 月滿中秋夜 情滿金炬人
- 精益精工 · 匠心筑信
- 助力教學,“我”在行
- 乘風破浪,踏浪而行
- 【湖南鈑金行業協會活動】融貫政策、抱團前行、自主創新、共謀發展
您的瀏覽歷史
